功能性消化不良?董建华:从肝脾胃入手,3 方搞定胃胀、嗳气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计划软件免费 > 新闻动态 > 功能性消化不良?董建华:从肝脾胃入手,3 方搞定胃胀、嗳气

功能性消化不良?董建华:从肝脾胃入手,3 方搞定胃胀、嗳气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58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

总觉得胃里堵得慌,吃点东西就胀,嗳气反酸停不下来,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啥大问题 —— 这就是困扰很多人的 “功能性消化不良”。

中医内科学专家董建华院士认为,这病不是胃 “坏了”,而是肝、脾、胃三个 “兄弟” 闹了矛盾:脾虚是发病的基础,肝郁是致病的条件,胃气不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。

一、揪出病根:功能性消化不良,其实是 “肝脾胃不和”

董老指出,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虽表现在胃(胃胀、嗳气、反酸等),但根源涉及三个脏腑的 “连锁反应”:

脾虚是 “本”:脾就像家里的 “厨师”,负责把食物消化成营养。如果脾虚了,“厨师” 没力气,食物就会积在胃里,变成气滞、湿阻、食积,让人没胃口、胃胀、大便稀。肝郁是 “导火索”:肝像 “管家”,负责调畅全身气机。如果总生气、压力大,肝气就会 “郁结”,进而 “欺负” 脾胃(中医叫 “木克土”)。脾胃被折腾得没法好好工作,胃胀、嗳气就会加重,甚至一紧张就犯病。胃失和降是 “果”:胃的职责是 “接收食物并往下送”(以降为顺)。如果脾不运化、肝气滞堵,胃气就会往上逆,出现反酸、恶心、嗳气,甚至呕吐。

简单说,这病是 “虚(脾虚)+ 堵(肝郁、胃滞)” 共同作用的结果,单靠促消化药 “治标不治本”,必须三者同调。

二、董老 3 大经典方案:辨证用药,精准破解 “胃堵”

根据肝、脾、胃的失调程度,董老总结出三套核心治法,从不同角度化解矛盾:

1. 脾虚气滞型:吃点就胀、没力气,用旋覆代赭汤 “补通结合”

典型表现:

胃里总觉得胀,吃一点点就饱,没胃口;嗳气频繁,有时反酸,人没力气,大便偏稀;舌头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这是最常见的类型,核心是 “脾虚没力气,食物堵在胃里”。

董老支招:旋覆代赭汤加减此方出自《伤寒论》,董老用它治脾虚气滞型消化不良,堪称 “神方”。

核心药:旋覆花(降胃气)、代赭石(重镇止逆,重用 10-20g)、党参(补脾气,5-10g 即可,多则壅堵)、生姜(和胃)、大枣、甘草(护胃)。妙处:党参补脾虚,但用量少,避免 “补得太胀”;代赭石、旋覆花强力降胃气,让堵在胃里的气往下走,一补一降,恰到好处。

加减:

胃里有热(烧心、口苦):加黄连(清胃热);便秘:加少量酒大黄(通而不泻);腹胀明显:加佛手、香橼皮(理气消胀);拉肚子:加茯苓、白术、扁豆(健脾止泻)。

现代研究证实,这个方子能增强胃动力,其中党参、旋覆花、代赭石的 “促消化” 作用最明显。

2. 肝郁胃不和型:生气就胃胀、胁痛,用四逆散 “疏肝安胃”

典型表现:

胃胀连带着两胁胀痛,生气、紧张后加重;爱叹气,没胃口,可能伴有反酸、恶心;舌头偏红,苔薄黄,脉弦(像按琴弦)。

这类多因情绪引发,核心是 “肝气郁堵,连累胃不舒服”。

董老支招:四逆散加减四逆散是疏肝理气的经典方,董老用它 “解开肝气的结,让胃舒服”。

核心药:柴胡(疏肝解郁)、枳实(理气消胀)、白芍(柔肝缓痛)、甘草(调和)。妙处:柴胡像 “疏肝的钥匙”,打开郁结的肝气;枳实帮胃 “排气”,缓解胃胀;白芍能柔化肝气,不让它太 “暴躁”,避免再欺负胃。

加减:

肝胃不和(胃胀、嗳气):加佛手、香橼、青皮(增强理气);肝脾不和(胃胀 + 拉肚子):加苏梗、白术、山药(疏肝兼健脾);肝郁化火(口苦、烧心、反酸):加黄连、黄芩(清肝火);反酸严重:加乌瓦楞、吴茱萸(配黄连,即 “左金丸”,止酸效果佳)。

药理研究发现,四逆散里的柴胡、枳实能明显促进胃排空和小肠蠕动,从现代医学角度印证了其 “通胃” 的作用。

3. 胃气阻滞型:胃堵得慌、嗳气多,用香苏饮 “轻灵通胃”

典型表现:

胃里堵得厉害,像塞了东西,嗳气后会舒服点;可能恶心、不想吃饭,大便不畅;不偏寒也不偏热(没有明显怕冷或怕热),舌苔薄白或略腻。

这类核心是 “胃气不通畅”,不管脾虚还是肝郁,只要胃堵明显都能用。

董老支招:香苏饮加减香苏饮由香附、紫苏叶、陈皮、甘草组成,董建华称它 “不寒不热、不腻不燥”,是调胃气的 “万能方”。

核心药:香附(理气解郁)、紫苏叶(和胃通滞)、陈皮(化痰理气)、甘草(护胃)。妙处:药性温和,像 “轻轻推开堵住的胃气”,不管是虚证还是实证都能用,不会 “伤胃”。

加减:

胃胀严重:加厚朴、香橼、砂仁(增强理气消胀);恶心、呕吐:加半夏、竹茹、旋覆花(降逆止呕);大便不畅:加酒大黄、瓜蒌(通腑气,让胃气往下走);胃阴不足(口干、胃里灼热):加石斛、麦冬(滋阴不碍胃);气滞血瘀(胃胀久了变成刺痛):加蒲黄、五灵脂、延胡索(活血止痛)。

我们熟悉的 “胃苏冲剂”,就是在香苏饮基础上加减而成,专门用于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,可见其疗效被广泛认可。

三、董老用药 “4 大心法”:细节决定疗效

董老治功能性消化不良,不仅靠方子,更靠对药性的精准把握,这 4 个细节尤其关键:

补脾气,“少而精”:脾虚需要补,但党参、白术等补药不能多放(比如党参只用 5-10g),否则会 “补得更堵”。要搭配理气药(如佛手、陈皮),做到 “补而不滞”。疏肝气,“贯穿始终”:不管哪种类型,董老都会加少量疏肝药(如柴胡、香附)。因为 “肝畅则胃和”,肝气顺了,胃的问题也会减轻。降胃气,“重则效彰”:代赭石、旋覆花等降胃药,该重用时就重用(如代赭石用 10-20g),才能把上逆的胃气 “拽下来”,缓解嗳气、反酸。调气机,“以通为度”:治疗的核心是让气机顺畅,不管健脾、疏肝还是降胃,最终都要达到 “胃能受纳、气能下行”,不追求 “速效”,而求 “长效”。总结:功能性消化不良,别只 “治胃”,要 “调关系”

董建华的经验告诉我们,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胃 “生病了”,而是肝、脾、胃的 “关系出了问题”。脾虚了就补,肝郁了就疏,胃堵了就通,三者协同,才能从根上解决胃胀、嗳气、吃不下的毛病。

注:本文仅供中医专业医师参考,不做为个人用药指导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图文:嘴皮子这样练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江苏快三计划软件免费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